奔馳、寶馬以及奧迪應該是最受國人喜愛的三大進口車品牌了,雖然前段時間的“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讓公眾對奔馳有了一些不好的評價,不過更多的也是針對4S店,而非奔馳品牌。
關于奔馳品牌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為大家分享過,詳情可查看《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持續(xù)發(fā)酵,盤點這些年因商標被奔馳告過的車企品牌》。
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是世界著名的德國汽車品牌。1886年1月,卡爾·本茨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專利(專利號:DRP 37435 ),與此同時,奔馳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從此,世界發(fā)生了改變。1926年6月,戴姆勒公司與奔馳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以梅賽德斯-奔馳命名的汽車,以高質(zhì)量、高性能的汽車產(chǎn)品聞名于世。除了高檔豪華轎車外,奔馳公司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車和重型載重汽車的生產(chǎn)廠家。
今天賽貝小編想跟大家聊的不是奔馳的商標,而是奔馳上的一個特殊標志。
很多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在一些奔馳車的C柱位置,會貼著一個奇怪的標志,但胸口有一只箭橫穿而過,猶如一只“死鳥”,看上去非常地神秘。而這種標志往往出現(xiàn)在C級或E級上。
這究竟是什么標志呢?
這個標記其實是變了形的英文字母“L”,代表著“加長”的意思,這個標記通常出現(xiàn)在國產(chǎn)后的奔馳、寶馬車型上。在中國,很多消費者購車時都會選擇空間更大、車長更長的車型,奔以奔馳、寶馬入華后,便為很多車型增加了長軸版,這個“死鳥”標記便是用來區(qū)分原版和長軸版的。
這個“死鳥”標志通常出現(xiàn)在國產(chǎn)奔馳C級車或國產(chǎn)奔馳E級車上,行家將帶有這個標志的車型稱為“中國特供款”,因為它的出現(xiàn)與中國消費者的購車需求息息相關。
“以大為美”是最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觀念之一,東西越大越好,這樣才顯得威嚴、霸氣、莊重,建筑、道路都是這樣,汽車也不例外。奔馳進入中國后,不少消費者都覺得原版(標準版)車型的空間太小,不夠用。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下,奔馳為中國用戶設計了加長版(長軸版)車型,而“死鳥”標志就是用來區(qū)分原版(標準版)和加長版的。畢竟長軸版的價格比原版(標準版)貴不少,若是二者在外觀上毫無差別,購車者肯定是有些不爽的。
這一點,我們從法系車身上就能看出,很少見到“死鳥”標志。因為法國人不追求大空間、超長車身,所以法系車很少推出此類車型,這或許也是法系車入華后不招待見的原因。
從法系車身上可以看出,歐洲人對汽車的要求和標準與中國人大相徑庭。即便是選購家庭用車,他們也不會刻意選擇較大的車型或長軸版。此外,他們對微型/小型車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像是甲殼蟲、mini這類的汽車,在國內(nèi)只有少數(shù)群體購買,在歐洲卻是爆款。
不得不說,奔馳能夠在中國豪車市場獨占鰲頭還是有原因的,他們對消費者的研究非常到位。通過市場反饋、消費者偏好調(diào)整了產(chǎn)品,添加了細節(jié),難怪會受到追捧。
類似的做法其實寶馬也有使用,只不過寶馬并沒有在C柱上貼額外標記,而是把車門框上的鍍鉻飾條向尾部延伸出了一截。
有些車友可能會說,合資車進入中國市場后,都朝著大空間方向改進,并非奔馳一家特別用心呀。其實不然,部分法系車、日系車進入中國市場后就不改本色,堅持推出小空間車型,所以銷量一直不好。奔馳的部分車型剛?cè)肴A時也有這樣的弊端,好在及時調(diào)整了策略,不至于太被動。
不過,賽貝小編覺得原版車與長軸版相比雖然空間略顯不足,但是顏值更高、車型更協(xié)調(diào)、舒適性也更好,畢竟那是設計師最初的設計,各方面考慮得應該是最周詳?shù)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