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fā)全民狂歡的雙11剛剛過去,某貓雙11成交額為2135億元,再創(chuàng)新高;某東雙11累計下單金額達到1598億元,網友們紛紛表示十一月接下來準備吃土,商家們已經開啟慶功模式。還有一些商家由于各種原因錯過了本次雙11,或是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他們已經重新整裝待發(fā),等待接下來的雙12。
大促之時也是侵權高發(fā)時節(jié),為了保證安全的度過大促狂歡季,對于容易遭遇的知識產權問題還是要提前進行規(guī)避和預防,下面賽貝知識產權平臺就為大家分享下雙12相關的商標專利知識。
首先是商標侵權的問題
“商標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jié)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而淘寶里的商標侵權一般為出售假冒商品和不正當使用商標。
比如商家出售品牌方并沒有生產過的產品;權利人對產品進行對比,得出某商家出售的商品為假冒商品;權利人購買非權利人的產品,進行鑒定后得出非權利人的產品是假冒品的一個過程。對此類行為的處罰也是非常重的。
另外像不正當使用商標,比如將品牌商標作為店鋪首頁的LOGO展示出來,就屬于不正當使用的商標。
其次,專利權侵權
專利權指專利人利用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
比如淘寶中,很多的商品與專利產品相同或者近似,則構成了侵權。如果是局部的、細微的、不易看到的部位、尺寸、材質的、內部結構的不同并不能作為與外觀專利產品不相同或者不相似的理由。
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侵權行為,比如以代理等名義虛假宣傳銷售,使消費者以為其與權力人或廠家有授權關系。又或者店鋪中隨意使用別人的肖像進行宣傳(尤其是明星)等等。
那么針對上訴情況,商家如何預防知識產權侵權的?
未經授權不要使用他人商標標識,就算是截取了LOGO的一部分也算是侵權;沒有經過授權,不要在ID或店鋪名稱中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或企業(yè)名稱;另外保證自己的貨源是合法正規(guī)的等等。
賽貝知識產權平臺提醒,“雙12”除了電商界是一場無硝煙的戰(zhàn)爭外,在知識產權界也是一場艱難的戰(zhàn)爭。所以,“雙12”商家們要注意維權,也得注意不要侵權吆。
本文版權為賽貝知識產權平臺(3dedu.com.cn)所有,轉載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