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山寨德邦”偽造資質(zhì)通過審核,百度勝訴獲賠9萬元》的新聞再次讓大家的視線集中到“真假德邦”事件上。
這件事還得從去年說起。去年4月份,一篇《我為什么不敢用百度搜索?》的文章在網(wǎng)上瘋傳,文中稱,有網(wǎng)友在手機上使用百度搜索“德邦物流”,結果排名第一的是所謂的“德邦物流”的官網(wǎng)居然是假的。
這位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這個山寨的“德邦物流”,實際上是百度的一條推廣廣告,在界面下方確實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本地金牌商家”的廣告標識。但是推廣廣告的頁面,無論名稱、LOGO、還是400熱線電話,甚至網(wǎng)站域名,都跟正規(guī)的德邦物流極其相似,真假難辨,也就是說,百度移動端推廣了一個“德邦物流”的“李鬼”鏈接。
事件發(fā)生后,百度回應稱,山寨公司“付德邦”提交給百度審核的授權書系偽造,百度排查下線了“假德邦”鏈接,并向受騙者進行了權益保障,向公安及工商監(jiān)管機關報案并提起訴訟。
近日,案件判決已出,法院最終判決百度勝訴。法院認定,德邦物流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明知百度平臺不允許提供虛假資質(zhì),仍偽造德邦快遞的授權書和商標證,屬違約行為,判決百度勝訴。被告“假德邦”應當向百度支付先行保障款、維權支出等共計90658.78元。
“假德邦”事件告一段落,但是對于真德邦而言,品牌保衛(wèi)戰(zhàn)卻遠遠沒有結束!
雖然上文中的山寨公司“付德邦”提交給百度的授權書是偽造的,但是他們的商標注冊證書卻是真的。
通過商標查詢可發(fā)現(xiàn),德邦物流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付德邦)在第39類上注冊了三個商標分別是“付德邦”、“滬德邦”、“京德邦物流”。
可以看出,付德邦注冊與“德邦”相關的商標就是為了形成品牌混淆,誤導消費者認為其產(chǎn)品就是德邦物流以此牟利。但是這也同樣可以看出真德邦在商標保護問題上的不足。
目前,真德邦雖然保護了351件商標,但商標保護集中在主品牌類別及中英文上,沒有對品牌關鍵詞進行拓展保護,忽略了近似商標,山寨商標的注冊,這才讓其他人有可乘之機。
其實這也是很多企業(yè)在商標注冊問題上的誤區(qū),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對主品牌商標做好注冊和保護就夠了,殊不知那些想要“傍名牌”“搭便車”的不良分子會通過各種手段與你“搭上關系”,誤導消費者。
我們在昨天的文章中就談到過,開心麻花此前也是只注重主品牌保護,在商標上主要都是注冊與“麻花”相關的商標,直到“夏洛特煩惱”“馬冬梅”等商標被搶注后才意識到商標保護的重要性,開始大批量注冊商標,詳情可查看《遭遇商標搶注后,開心麻花將“馬冬梅”經(jīng)典臺詞都注冊商標了》。
實際上,商標保護并非僅對商標進行全類申請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還要根據(jù)企業(yè)的實際需求對防御商標、拓展商標也都一一進行注冊,通過山寨自己的商標,避免冒牌貨給自己的品牌帶來不良影響。
以阿里巴巴為例,馬云很早就建立了阿里巴巴商標的保護矩陣,不僅僅是“爸爸”這個諧音,更是注冊了一個“阿里家族”!其中就有阿里爸爸,阿里媽媽,阿里爺爺,阿里奶奶,阿里妹妹,阿里姐姐,阿里哥哥,阿里寶貝,什么親戚都有了。
所以說,如果品牌做大了,一定要多方面保護自己的利益!在全類別注冊的同時,還對重要類別加以特殊保護。企業(yè)注冊完商標之后可不能任之由之,而要像保衛(wèi)“武林秘籍”一樣盡你所能對它進行全方位保護。當市場中出現(xiàn)商標專用權被侵犯、品牌遭惡意山寨時,要嚴厲打擊侵權者,防止品牌出現(xiàn)負面效應。
本文版權為賽貝知識產(chǎn)權平臺(3dedu.com.cn)所有,轉載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