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跨境電商圈也是風波不停,昨日的文章中賽貝小編才提到亞馬遜近期開始“清算”侵權商標,大規(guī)模封號,詳情可查看《亞馬遜開始大規(guī)模侵權封號,波及面含美國站、歐洲站及澳洲站》。近日那些虎視眈眈的國外律所們又開始“釣魚”了。
昨日,有位賣家哭訴自己遭遇了“釣魚””——無侵權paypal賬號卻被凍結!金額是1萬多美金,原告PEPPAPIG,委托一個叫KEITH的律師在伊利諾伊州提告。賣家聲明,他的賬號只用于電子維修零件貨款,運費,五金零件費用等用途,跟小豬佩奇八桿子搭不上;他本人所有網店都沒出售侵權產品,擦邊也不存在。
分明沒有賣過仿品,也或不存在產品侵權,為什么賬號會被凍結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詢問過paypal客服后,給到的答復是只有兩種情況能解凍,要么和解要么勝訴?。ㄈッ绹鴳V)。如果找律師交涉,相關侵權的賣家和解費用是解凍金額的20%。即使沒有侵權,也會損失20%的金額。
早些年也曾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paypal賬號被凍結的情況,當時賣家沒有賣過仿品,也沒有侵權,僅僅只是把賬號借給他人使用了一下,這就導致賬號被凍結了。在當時有99%的起因是向別有用心的買家提供了paypal賬號,俗稱“釣魚”。遭遇此“流氓”行徑的賣家人數不少,但是因為對美國法律不了解,很多人對要打跨國官司望而卻步,因此大多數都以和解解凍,損失錢財為后文。但長期以往下來這些“釣魚”的人嘗到甜頭,有了盈利便會一如既往進行誣陷,讓更多買家損失錢財。
面對防不勝防的“釣魚”事件,我們究竟該如何預防被釣魚?賽貝知識產權平臺建議賣家們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自查
旺季也是事件頻發(fā)階段,當下正處旺季,各賣家一定要留意。在當前,首先要做的,是進行自查:
平臺:清理自己平臺刊登,下架侵權嫌疑產品。特別是珠寶、服飾等容易侵權產品。
PayPal:旺季賬戶資金往來頻繁,有賣家建議,若余額大于10000USD,要進行提現。
買家:留意有賬號異常的買家,對于有意于“釣魚”的買家一定要加以小心。
第二、設置相應的對策
1、設置更嚴格的產品審核機制,做好來源管理。
2、設置更科學的賬號管理機制,做好店鋪管理。
3、對出口國相關產品的安全標準、政策、認證作相關了解。
4、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防止不良賣家的惡意欺詐。
第三、品牌化
產品要積極申請品牌、商標、專利等,了解相關法律,做好知識產權保護,讓法律作為保障。未來品牌維權的高墻將會越來越高,因此外貿商想要在跨境電商行業(yè)走得更遠,就得注重規(guī)避運營中會出現的風險。
及時做好品牌保護,啟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轉型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中國商戶在進入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應充分認識到中外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不同之處,有效規(guī)避法律風險。外貿電商在開始建設網站的時候,就要在這方面多注意。如果是自營產品的網站,在產品設計、包裝、品牌等方面,都要避免侵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