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免得多……”一聽到這首洗腦神曲我們馬上就能想到拼多多,從傳播及加強用戶記憶的角度來說,拼多多這首廣告主題曲選的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不是主題曲的事情,而是拼多多最近注冊的一個商標。
通過商標查詢可發(fā)現(xiàn),2018年1月23日,拼多多在商標國際分類第9、35、42類上申請注冊了“拼付寶”商標。其第9、35類“拼付寶”商標在2018年9月20日初審公告,第42類“拼付寶”商標在2018年11月13日初審公告。
結(jié)果拼多多的第9、35類“拼付寶”商標在2018年12月19日被提出異議,第42類“拼付寶”商標在2019年1月11日被提出異議。
“拼付寶”這個名字一聽就是“碰瓷”支付寶啊,也難怪阿里不能忍,直接提出商標異議干掉它,畢竟以拼多多目前的發(fā)展勢頭來說,對阿里可是一個不小的威脅呢。
尤其是隨著拼多多上市成功,拼多多平臺的銷售量也是迅速升高,而且注冊的用戶也越來越多,數(shù)據(jù)推算,如果未來3年內(nèi)拼多多可以維持60%以上的GMV年復合增長率,2021年拼多多GMV將趕超京東。屆時,拼多多年活躍用戶將達6.28億。此外,瑞銀還預計2023年拼多多用戶年平均消費將達3823元,全面超越京東。
雖然被很多人吐槽詬病,但拼多多依然很強勢占領了市場,這樣的成長速度,確實讓人不得不服!正如黃崢曾借用了喬布斯在復出時拍過一個廣告來比喻拼多多的野蠻生長:你可以贊揚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說他什么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
面對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的拼多多,阿里也是絕對不能忽視它的,這次“拼付寶”商標事件可以算是一次正面交鋒了。
其實這也不是支付寶第一次被碰瓷了,早前也有人注冊過“易付寶”、“歐付寶”,這明顯就是在蹭支付寶的熱度啊。
一說起支付寶,任何溢美之詞加身都是不過分的,就連一向“瞧不起”內(nèi)地,覺得我們內(nèi)地小伙伴吃個茶葉蛋都是一種奢侈的臺灣媒體,也不遺余力地盛贊過內(nèi)地的支付寶。而且,臺灣也“依樣畫葫蘆”,決心大力發(fā)展第三方支付,于是就出現(xiàn)了“歐付寶”。
從2016年開始,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向臺灣智慧財產(chǎn)局提出臺灣支付商有“付寶”商標侵權(quán)的狀況,主要基于以下三條理由:
1、兩家商標名稱跟設計近似,包括均使用“付寶”二字,容易讓消費者產(chǎn)生混淆;
2、兩家都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商標屬同一類或類似商品(服務);
3、支付寶早在2012年歐付寶注冊前,已被臺灣消費者熟知且長期廣泛,屬著名商標。
但是歐付寶一直堅持這并未造成中國大陸消費者的混淆之虞,而且現(xiàn)在要臺灣公司不得使用“X付寶”二字,這對于電子支付產(chǎn)業(yè)正在起步的臺灣很不利。這場訴訟一開始就拼的你死我活,因為敗訴者將直接面臨撤標的結(jié)果。
這起商標官司終于在2017年4月25日有了著落。歐付寶方面表示,雙方已達成和解,比起撤標,歐付寶和螞蟻金服都在后來的協(xié)商中認為,雙方應該互相謙讓,留給對方一個空間。歐付寶就先前因誤解所致于媒體發(fā)言,鄭重向阿里巴巴公司和螞蟻金服公司致歉,并將于最快時間內(nèi)撤銷allpay相關商標權(quán),之后將改用“O’Pay 歐付寶”與阿里巴巴的“Alipay 支付寶”做區(qū)別。
現(xiàn)階段各大電競品牌的競爭激烈,現(xiàn)如今阿里巴巴雖然是第一大電商平臺,他們旗下的支付寶也有很多的用戶,阿里集團對于品牌和商標的保護還是很給力的,從早期的歐付寶到近期的拼付寶,凡是存在“傍大牌”“蹭熱度”的行為,都要一查到底,堅決制止,這種商標保護態(tài)度也是非常值得廣大企業(yè)和商標權(quán)人學習的。
本文版權(quán)為賽貝知識產(chǎn)權(quán)平臺(3dedu.com.cn)所有,轉(zhuǎn)載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